找到相关内容196篇,用时1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“初果”续言

    六入触之集、灭、味、患、出离之能力者,这种成就,不是做慈善、诵经、拜忏、持咒可以办到的,这是要有相当与观修持基础的。   ■ 与 观   ,指的是“奢摩他定(Samadhi) ”,又称定,...途径是先修习奢摩他定至少到达初禅的近行定或更深的二禅、三、四禅诸定后,再修习毗婆舍那观禅,如《大念处经》里的那般那念,在这途径上,起初可能有 “定多观少” 的现象。   另一条途径是与观同时着手的...

    陈慈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10840109.html
  • 南传佛教的介绍

      ■ 与 观   ,指的是「奢摩他定(Samadhi) 」,又称定,或称寂止禅,是纯粹修定,没有慧观(内明)。南传佛教有四十种修习奢摩他定的业处(目标)。其次第有四禅、四无色定,而每一禅...念处经》里的那般那念,在这途径上,起初可能有 “定多观少” 的现象。   另一条途径是与观同时着手的纯毗婆舍那观禅,为了方便区别,将这途径简称为「纯内观」。 在这途径上,是止观平衡的,即有多少观力...

    郑振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12842773.html
  • 「初果」续言

    与 观   ,指的是「奢摩他定(Samadhi) 」,又称定,或称寂止禅,是纯粹修定,没有慧观(内明)。南传佛教有四十种修习奢摩他定的业处(目标)。其次第有四禅、四无色定,而每一禅之前的近分定...圣弟子、观俱修,得诸解脱界。」 这便是在诠释止观两力结合、平衡才能导至诸解脱。 有毗婆舍那的四禅观慧,才得以断身见→证空性→行舍→初果;之后,有了奢摩他定的,才得以进入色界→无色界(除去五上、下...

    陈慈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93649247.html
  • 谢灵运与慧严、慧观

    道场寺。”按,“分卫”,指托钵乞食,意谓以乞得之食物分施僧尼,卫护之而令修道业。对照《宋书》可知,刘裕于义熙八年九月讨伐刘毅,十月王镇恶克江陵,十一月,太尉刘裕至江陵。袁豹为太尉长史,谢灵运于刘毅败后改依刘裕,为太尉参军,均随到江陵。上引《记集》所叙佛陀跋陀罗带着慧观至袁豹处托钵乞食事,当在义熙八年十一月以后至义熙九年二月之前。“俄而太尉还都,请与俱归,道场寺。”刘裕还建康在义熙九年二月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65451625.html
  • 巴利文词汇集

    种定是:遍作定(预备定)或称为剎那定、近行定与定;三种修是:遍作修(预备修)、近行修与止修。遍作定的对象可以是遍作相、取相或似相。遍作修即是遍作定。  真正的近行定(即近行修)乃是紧邻于禅那或定之前出现的,这是为何它称为近行定的理由。但是有时在定之前(虽然距离定还有一段程度),以似相为对象的深且强的定也隐喻式地被称为近行定。当遍作定(或剎那定)被完全培育时,它产生近行定;当近行定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34349839.html
  • 大手印

    观照自性的能力,而当心能直观它的自性时,便达到一种无法言喻或形容的境界,完全无法用任何的语言或文字来解释这种境界,真正的禅定是于自心本性,不生起任何过去、现在或未来的念头,超越一切的概念和想法,由此亦可说明般若经中所提到的:   “不住语言、文字、不起想,即为般若波罗蜜多。”   以自心直观自心的境界是超越一切的,能于这样的境界,即为“观”,亦是于大手印的自性。   而如果我们还...

    堪布卡特仁波切 演讲

    |大手印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8/180910702.html
  • 上座部佛教止观禪法

     三、止业处  (一)、般念业处  南传上座部佛教把修习的方法归纳为四十种业处。禪修者可以选择其中一种适合自己的禪修业处来作为入门的方便。然而,在四十种止业处当中,最为禪修导师们推崇与教导的应该是...变得清澈、明亮及光耀,这就是似相。到了这阶段,禪修者应下定决心及练习保持心专注於似相一小时、两小时或三小时,直到成功。  在这阶段,禪修者将达到近行定(upacàra)或定(appanà)。近行定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94249265.html
  • 尕藏加:藏密诸派及其理论与实践 2

    噶举派大师有言:“心不整治则自明,水不扰动则自清。”  瑜伽大师米拉日巴也曾讲道:“放任心于本元而不加整治者,则‘明’可生;心于彼境而如平静流水者,则‘明满’;完全放弃整治但纵任之,则心永‘’。此为瑜伽行者不可不知者。”  也就是说,心若束缚之,反欲奔驰于十方;若放任之,反而得不动。  对于心不动念法,瑜伽大师米拉日巴曾讲道:“心住本来不变之境,正知开朗,此境相续,有如静流,圆智可证,咄尔...

    尕藏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31764690.html
  • 佛教能够带给人类什么利益(二)

    )或定(appana)。近行定是(在进入禅那之前)非常接近禅那的定;定就是禅那。  这两种定都以似相为目标,二者的差别在于:近行定的诸禅支尚未开展到完全强而有力。由于这缘故,在近行定时「有分心...念的目标。慧是指明了般念的目标。  达到禅那  当信、精进、念、定、慧这五根得到充分培育之时,定力将会超越近行定而达到定。达到禅那时,心将持续不间断地觉知似相,这情况可能维持数小时、甚至整夜或一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93649249.html
  • 法念处丙、十二处

    ,即暂时舍断。  再者,作意颜色为无常、苦、无我及不净来修行观禅时,由于这些如理作意,速行心中生起的是善法。此善法暂时灭除十种结,这也是暂时舍断。  当你通过专注似相而住于定一、二或更多小时,该定更长久地灭除十种结,这是镇伏舍断。  由于烦恼被禅定镇伏而没有显现,有些禅修者甚至心想:「我是阿罗汉」,就像住在乌迦瓦里卡(Uccavalika)的大龙大长老(Mahanaga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01649345.html